回首頁 教學計劃表 討論專區 全人發展網站 相關生涯網站 全人發展資訊 生命教育資訊


美感經驗層

                  九十一學年度生涯發展美感經驗層詮釋報告  下載DOC檔

報告人:地三-劉怡琴英三-丘智愛英三-曾定睿英二-曾如瑜工二-黃維勇

一、美感的涵義

        您是否曾經想過美是什麼?美對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相信很少人思考

過這個問題。因為美就像空氣,無所不在,卻也最常被我們忽略。

        在我們目光所及,有「自然的美」-如山、水、天空、花草、動物等

…;有「人工的美」-如建築、器具、繪畫、人造景觀等…;當然美的感覺

並不一定有形貌,如聲音、心靈與夢想的境界,就沒有特定的形體。劉其偉

曾說:「藝術就是感動而非表象的詮釋。」因此,一個藝術創作最重要的不

在於技巧的高深,而是在於如何把那份感動傳達給觀賞者。

        2001年《天下雜誌》曾經舉行「美感大調查」,試圖了解台灣民眾如何

詮釋與看待抽象的「美」,進而選出心目中的台灣之美。受訪者對「美」的

文字詮釋不盡相同,但對美的體會,卻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種深層的內在感

受,每個人內心的的確確,有一套美的價值與標準。

        當被問到美是什麼,「自然就是美」是一○七七位受訪者最多數的直接

反應,也有很多人認為美就是「舒服、和諧、自信、順眼、賞心悅目」等。

除了外在形體的乾淨、舒服外,更多人強調美必須是內求的。有人說美是讓

自己健康快樂,美是生活,有人認為美是道德,有人認為美是一種直接的感

動,也有人認為美存在於自然之中…。但不論美是什麼,都跟我們的「心」

有關。因為唯有把自己的心保持在微細的覺知狀態,才能體會到我們生活的

美,以及周遭環境的美。美學大師蔣勳教授曾說過一席話,其大意是:生活

之中,不一定要去美術館、畫廊欣賞畫展才是美,或是去聆聽一場音樂會才

是美,有時只要能讓心靜一靜,沉思一些事物,萬物靜觀皆自得,處處留心

皆是美。

        美感,是現代生活一個重要的元素。親身體驗、潛移默化是最好的美感

學習方式,畫家也是作家的席慕容表示,親近大自然是親近美的起步。親近

大自然,最重要的就是「不帶目的的吸收」,以及「不加考核的學習」。而

目前相當受到矚目的「生態旅遊」也是以此為出發點,希望每個人都能體驗

到大自然之美,進而產生保護大自然的心。此外,就生活而言,你是否曾經

想過要讓自己的居家環境更美?假若一個不對勁的居家環境要如何讓你有愉

快的心情?而若沒有愉快的心情又要如何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呢?大家去

國家音樂廳看表演,可以去藝術館觀看一場水準相當高的舞台劇,可是忽略

了你回到家裡,可能連餐具都不對。再來,說到台灣家家戶戶幾乎具備的

「鐵窗文化」,但這些鐵窗卻總是一成不變了無新意的。其實鐵窗也可以是

個很藝術的,它可以和藝術圖樣放在一起,那是建築美學的一部分,即使同

一棟房子,也可以有各式不同花樣,如此就算是鐵窗,也能給生活帶來不一

樣的樂趣吧。

        有一個廣告詞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後來也有人說:「認真的男

人最有魅力」。認同自己的生命,用心體悟,專注認真的生活,即是

「美」。每個人的價值觀一定有所不同,所以審美觀一定也大不相同。我們

不能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自己所不認同穿著打扮的人就給予批評,我們應該多

點包容,這也是一種美。美麗是每一個現代人都在追求的,有了美才會對自

己有自信;我認為所有一切美的事物,都是為了成就心靈之美。所以認同自

己生命的人,我想他一定懂得生活,我也相信他能把自己經營的很好,因

為,當你的心靈得到了滿足,覺悟了生命的價值,美就到達最高的境界了。

 

二、美的表演藝術

 

(一)構築月球上城堡的夢想家林懷民:我的人生要一直往前

       在雲門投入二十八年頭歲月,讓現年五十五歲的林懷民累積了六十多齣

成名舞作,也為他換得揚名國際的無數喝采。然而在掌聲背後,林懷民卻逐

漸感受到生命中更深層的寂寞。新近遭逢喪父之痛,手也僵了的他,在人生

最沮喪之時,一趟生命中的印度之旅,如何讓他重生?林懷民必須要重新被

認識…… 乳白色的煙,在恆河的夜晚。他們燒著屍體,那個煙漂亮極了,

整個城市有霧。 在這裡,時間是沒有意義的,房屋倒塌了,人們溺死了,任

他腐爛,活著的,卑下卻又無法毀滅。「我看著火葬完的骨灰,沒有燒完的

屍身,順著水流從腳邊流過,人在這裡,只有活著,」林懷民說。當恆河流

過,最後一刻的炫爛,竟是燃燒的屍體,人類的虛妄,在此,一文不值。追

逐生命之舞,你必須重新認識林懷民。

        現年五十五歲的林懷民,老了?「我也會老,有一天也會死,」他說。

儘管雲門在全世界舞台,耀眼不墜,但是二十八年的歲月,讓那個當年被團

員稱為舞台上的暴君,看到機場、劇場就恨,不停的舞步,剩下的是跟不上

的心靈、疲憊的軀體。「我最近在看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尤其當

我讀到,『有時候你會突然想到某一個春天,所聽到的一個名字』哇!我

真想大哭,」美好的日子,演成滄桑。「九年代以來,我從來沒有這麼累

過,」人生的責任,讓最近喪父,手僵了的林懷民,累得透不過氣。「我的

左手已經很久舉不起來了,」連套個外套,都要大費周章,當年意氣風發的

林懷民,唯一不變的是,炯炯的眼神。生活的疲憊,讓林懷民重新思考生命

的進退,開始想印度,想菩提迦耶,想心靈的家。

         1973年,林懷民創辦「雲門」,前行政院院長蕭萬長稱他是台灣的「國

寶」,雲門是華人世界,也是至今唯一長期活躍在國際舞台的現代舞團。

《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辛吉珂夫讚許,「林懷民輝煌成功地融合東

西舞蹈技巧與劇場觀念。」《柏林晨報》認為他是「亞洲最重要的編舞

家」。1999年,他更因「傾 倒眾生,又充滿中國氣質的現代舞,振興台灣舞

台藝術」,獲頒「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

        但藝術家的生涯,究竟是宿命還是恩寵?「我是一個獻曝的野人,一廂

情願草創雲門,像每種行業的人一樣,我接受份內的苦難與喜悅。」這是曾

經狂狷的林懷民的自白。不過這段狂野的歲月,在父親去世後,當年父親口

中的「乞丐行業」,變成永遠深情的包容。父子情深,舞影零亂。拿著最愛

的蘇軾寒食帖,看著「破?燒濕葦,那知是寒食」的困頓,潦落的心情,不

禁悲從中來。正在為年底新作「行草」編舞的他,棄卷長嘆,「爸爸死了,

手也僵了,」只是當時已惘然。取名懷民,「爸爸認為我就是要服務人群,

」父親對林懷民的期望,不僅是長子的期望,還有天地的責任。出身新港書

香世家的林懷民,曾祖父林維朝是前清秀才,父親林金生,歷任交通部長、

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早年林家在嘉義是「喊水會結凍」的望族。在那

個根本沒有「跳舞」這個行業的年代,林懷民的選擇,身居高官的父親,總

是默默地接受。「父親一直認為我們家要有一個律師,一個醫師,」大學填

志願時,林父幫他填上了政大法律系。沒想到才一個暑假,林懷民暗自轉到

新聞系,「父親自動到了學校,拜託老師照顧我,但他怎麼也沒想到,我後

來會走上跳舞的行業。」「我一直是我們家的反動分子,初三時偷偷寫小

說,妹妹就會去告密,我好像一直都在犯法。」 林懷民小時候胖胖的,非常

早熟,幼稚園的他,只和老師講話,五歲上小學,十一歲就開始離家上初

中。

        五歲,一齣俄國芭蕾舞劇「紅菱豔」,林懷民可以整齣合節合拍地亂

跳。家中陽台變成他最佳舞台,他會搬好椅子,叫祖母、叔叔、姑姑一起來

看。跳舞,對林懷民一點都不驚訝。「我是一個東張西望、顛倒夢想的人,

」大學學的是新聞,但是出國後的林懷民,又棄新聞,轉到著名的愛荷華寫

作班,想當作家,但是翻開他的行囊,還挾帶了一雙舞鞋。林懷民的才氣,

讓他跳出與眾不同的舞步,回國後,他可以一邊在政大新聞系教書,一邊在

文化舞蹈系教舞。可是這種離經叛道的行徑,對孝順的林懷民來說,一直是

心中最大的遺憾。

       「爸爸從不說不喜歡我跳舞,但是記得1974年我在中山堂跳『哪吒』,

他卻坐在台下,回家只跟我說,『這種東西怎麼拿得出來給人家看?』」像

所有的父親一樣,責全,是一種動人的語言。四年前,林金生中風,「帶爸

爸出去走走,」成了他最有成就的大事。「為了要看臥虎藏龍,我事先考察

好輪椅路線,父親看完高興得不得了,抵住車門,不肯上車回家,」林懷民

說著說著,濡濕了眼眶。

        時間之河,滾滾流動,不顧哀傷。關渡八里,潮起潮落,現在,佛案

上,父親笑得開懷的照片,每天的對話,成了林懷民心靈最大的安慰。

自已的掌聲橘紅的落日,映著雲門的八里練習場,剛辦完父喪的林懷民,在

鐵皮屋內,打起精神,又開始工作。

      「全世界的舞團,政府支持的除外,在沒有成名前,都容易餓死,一旦成

名,就會累死,」林懷民說。生存的壓力,並沒有隨著雲門的國際盛名稍

歇,「到現在為止,我還在想募款的事,」舞蹈的盛名,永遠不等於賺錢兩

個字。「今年我們還差新台幣1000萬元,你問我怎麼辦,我已經不想,頂多

就是巴黎、雪梨, 不停地跳!」「碧娜.鮑許也是這樣,你必須這樣玩的,

你不動、不演出就是沒有進帳,」這是一個國際舞團的常態,林懷民說。雲

門的國際邀約已接到公元2004年。明年的邀約,幾乎每天都清楚,明年國外

的行程幾乎五個月,後年的國外演出也已安排三、四個月,但仍虧損1000

元,「這個行業根本不可能有『阿妹(張惠妹)』。」至今已在全球演出超

過一千一百場的雲門舞集,去年有五個月的時間都在國外,演出量高達八十

八場,平均每四天半就要跳一場。儘管「Cloud Gate Dance Theater of Taiwan

(雲門)每到一個城市,所向披靡,紐約下一波藝術節,雲門未到,《紐約

時報》就以四分之三的篇幅報導雲門;慕尼黑藝術節,謝幕後的酒會,長達

四個半小時,無人散去;2000年雪梨奧林匹克藝術節,雲門也是唯一受邀的

四大舞團之一。雖然世界舞台的掌聲愈來愈響亮,但是林懷民卻漸慚沒有了

感覺。「我們好像是蠟燭燃燒,」藝術表演,不能像科技產品,copy量產,

「每一場演出我們都是以血肉之軀全力以赴,」林懷民說。「我覺得掌聲好

像是應該的。」 現在的林懷民不但看到機場就害怕,而且看到劇場也害怕,

「那時我什麼都不能做,是我最無聊的時候。」舞者可以像放煙火一樣,在

台上把精華釋放,但對一個舞蹈創作者來說,創作過程,儘管充滿恐懼,但

一旦化為舞台最後的呈現,反而百般無聊,「我好像穿了一個塑膠布的東

西,不能呼吸,不能自由,不能做什麼。」 多年東奔西跑下來,林懷民形容

雲門是「國際的明華園」,「我們一樣是跑碼頭求生存。」對一個習慣顛倒

夢想的人,愈來愈不需要別人的掌聲,現在的林懷民,需要的是自己的掌

聲。「我永遠只對下一個舞有興趣,」林懷民說。人生行草 「我是一個不喜

歡重複的人,我最討厭窩囊。」林懷民的人生,可以跳快板,可以跳慢板,

但絕不能跳不死不活的中板,「我的人生要 一直往前。」

        鏡花水月,修竹翠林,人間行草……,當年的狂嘯人生,對五十五歲的

林懷民來說,現在的生命之舞,探測的是內心虛實境地。從「水月」,到

「竹夢」,到年底即將推出的「行草」,林懷民的舞創,愈來愈不關乎俗

世,變成孑然自我氣韻的反射。紅塵碧海,過眼煙雲。正在編排「行草」的

林懷民,在喪父之痛後,更能了悟人生的抑揚頓挫。1973年春天,林懷民以

「雲門」這個美麗的舞名,成立台灣第一個現代舞職業舞團。二十八年歲

月,雲門從悠游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白蛇傳」(1975),到史詩壯闊的

「薪傳」(1978),到文學經典「紅樓夢」(1983),到八0年代都會型的

「春之祭禮」(1984),到鄉土風潮下的「我的鄉愁,我的歌」(1986),

到九0年代沈潛風貌的「九歌」(1993)及「流浪者之歌」(1996),林懷民

始終在探尋生命中各種可能的舞步。至今,林懷民已有六十多齣舞作,從民

間故事到古典文學,從台灣歷史到社會現象,林 懷民讓人目不暇給的,不只

是各種可能的現代舞呈現方式,更讓人驚訝的是,他每齣舞作針刺到的脈

動,正是台灣生命的出口。

      「我光小時候就住過六個地方,台中以南都是我的地盤,」林懷民看著台

南武廟橫扁寫著「大丈夫」,厚重得讓人拍案叫絕。他的舞作,一直就像

「大丈夫」一樣,蘊藏著民間踏實的生命力。19781216日,「薪傳」首

演當天,中美斷交;六四天安門後,有天旋地轉的「輓歌」(1989),雲門

公關經理黃玉蘭說,「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他怎麼好像社會的先知。」在

水瓶與雙魚座交界出生的林懷民,過人的直覺,總讓人嚇一跳。不過,走過

富裕的台灣,在八年代,人心逐漸變了樣,焦燥的社會,空虛的靈魂,游

絲浮草,更見虛空。這樣的情境,也牽動了林懷民的舞步,「我承認八0年代

的舞,比較亂,」林懷民說,當時他為錢煩惱,而且接了國立藝術學院的創

系主任。雖然林懷民已成名,但人的不成熟,人的躁動,時間分割,停不下

來,吸收東西不徹底,讓林懷民幾乎要崩潰,1988年,雲門突然宣布暫停。

     「那時我根本不認識『人』,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成長,我太急,看

不到,」他說。不過兩年休生養息,他開始仔細看人。1991年復出後,林懷

民的心已安頓下來,反而舞出人生禪機。人生的常與變,盈與虛,無關風

月,而在於己身的觀相,像水月,像竹夢,像行草。

 

(二)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

        賴聲川曾說:「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

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在劇場短暫的那一剎那中,演員和

觀眾同時知道,他們彼此經歷的共同經驗是唯一的。燈暗、幕落,

即使是同一個劇團,同一個劇本,同一個演員陣容,這一場演出永

遠再世不會重現」。

       賴聲川是台灣龍頭劇團【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多年來從事舞台劇、

電影和電視的創作。他編導的著名舞台作品包括【表演工作坊】所演出的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圓環物語》、《台灣怪譚》

、《紅色的天空》、《我和我和他和他》、《十三角關係》等;電影作品有

《暗戀桃花源》及《飛俠阿達》;電視作品有轟動台灣一時的另類電視影集

《我們一家都是人》。

     賴聲川一九八三年獲得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曾任台灣國

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曾獲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中華

民國十大傑出青年;電影《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

柏林影展卡里加里獎等多項獎項。他過去的十六齣原創劇本收集在《賴聲

川:劇場》四冊,一九九九年由元尊文化出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並

在一九九九年獲選為聯合報選出之「台灣文學經典作品」。新作《如夢之

夢》二00一年六月由遠流出版。

        這幾年,賴聲川除了定期在台灣發表新舞台劇作品之外,先後在香港、

新加坡和大陸呈現作品,包括首次海峽兩岸合作演出的北京版《紅色的天

空》。從去年開始,賴聲川忙碌的行程包括二000年二月下旬在U.C. Berkeley

演出的新作品工作坊《如夢之夢》,三月在香港發表的新作《菩薩之三十七

種修行之李爾王》,五月在台灣演出的《如夢之夢》全本八小時中文版,年

底的新相聲作品《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一週的密集客

座教學和《如夢之夢》工作坊演出,剛上演的【表演工作坊】新戲《一婦五

夫》,以及【外表坊時驗團】的《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演出。

 

(三)屏風表演班李國修-「我甚至願意死在舞台上!」

      李國修開始在劇場界獲得注目,主要是因為在《荷珠新配》當中的喜劇

演員形象。事實上,蘭陵劇坊在當時也因為這齣戲而獲得了既叫好又叫座的

注意。負責編導的金士傑,將《荷珠新配》場景設定在當時的台北。整齣戲

巧妙地將京劇的部分身段,配合上現場的鑼鼓點,再加上現代劇場手法的處

理。他們的演出讓觀眾「不斷的鼓掌叫好,笑聲不絕」。後來擔任東海大學

美術系創系主任的蔣勳,在當時發表的<再創劇運的高潮-為「荷珠新配」

演出成功致賀>一文當中的最末是這麼說的:「無論如何,沈悶了三十年的

劇運,終於讓人又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

       蘭陵劇坊《荷珠新配》所獲得的成功和注意,絕對是台灣自民國三十九

年政府播遷來台之後的空前之舉。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教授鍾明德在「台

灣現代劇場研討會」上,甚至根本以整篇論文去認定台灣小劇場運動的濫觴

「一切由《荷珠新配》開始」。

      《荷珠新配》的成功首演絕非偶然,因為早在演出之前,這群當時白天大

多各有職業的年輕人,已經跟著蘭陵創辦人吳靜吉,接受了超過一年以上的

戲劇訓練。這個製作的獲得肯定,當時甚至讓「聯合副刊」在主辦了一場

「中國實驗劇的未來」座談會之後,破天荒的以兩天整版的篇幅去轉載。

       在這場有時任台大外文系主任的胡耀恆、「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

小說家李昂(她在研究所主修的其實是戲劇)參加的座談會上,李國修當場

發下了一個宏願:「我曾經想放棄舞台表演。我是世新廣電科畢業的,沒有

受過任何戲劇訓練,也不懂戲劇理論,但我從六十三年就開始演話劇了,不

是常常演,但也在「真善美」、「華夏」、「話劇學會」等劇團演過不少話

劇,那時上台常常奢望演完後會有像蘭陵接受的反應,卻從來沒有過。但參

予蘭陵劇坊,演出的反應不錯,我才又稍微抱著一絲希望,覺得我應該留在

舞台上。經過許多戲劇界前輩的指導,我想我應該立下一個宏願──我甚至

願意死在舞台上!」

        李國修經由蘭陵劇坊而進入一個新的戲劇天空,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

還陸續地演出過蘭陵劇坊所推出的《演員實驗教室》和《摘星》等作品。

     《摘星》這個從智障者的生活為基礎所推出的「集體創作」,讓李國修和

導演賴聲川有了第一次的合作經驗。後來,他們兩人和李立群共同成立「表

演工作坊」,並且在一九八五年,合作推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個大

為賣座的作品。同年,李國修到東京和紐約遊學半年,並在當年和曾經上過

他的表演課的學員們成立屏風表演班。

        從屏風創團至今,李國修對於劇場創作一直抱持著「原創」和「本土 」

的兩個原則。事實上,屏風的劇本不僅要求要有原創性,李國修連對劇場作

品所使用的音樂也要求必須是原創。自一九八八年推出《三人行不行-城

市之慌》開始,李國修就開始要求屏風的每齣戲都得使用原創音樂。關於這

一點,屏風一直堅持到今天,李國修很驕傲,也還在持續堅持。

       從第二齣戲《婚前信行為》開始,李國修就開始在節目單中擺進了「下

次預告」這樣的東西。這小小的動作,其實已經決定了這個劇團該有未來,

開始有計畫了。從此,屏風開始有計畫性的預告;他慢慢地開始去摸索出經

營劇團的方向。

       屏風草創初期,李國修只是純粹的導戲和編劇而不參予演出。他在 屏 風

舞台上演出的處女秀,一九八九年第一版的《半里長城》:「風屏劇團」正

在排練古裝舞台劇《萬里長城》,劇中宦官、秦始皇與諸侯之間有著許多權

力傾軋。由於演員之間有著許多現實生活的問題,在排戲過程中也被牽扯到

進來,前台及後台人生相互影響而衍生出許多笑話。

        李國修在《婚前信行為》裡面,讓演員演到一半放下角色的身分而談起

社會議題;《半里長城》則是讓「劇中劇」和劇中的「真實生活」相互交

錯。李國修在首演節目特刊中,開宗明義的談到這齣戲的架構,靈感得自英

國劇作家米高.佛雷恩(Michael Frayn)的《關掉噪音》(Noise Off)──一個三流

劇團正在排練與公演《無中生有》的錯誤喜劇:第一幕表現出演員的關係和

排戲的內容,第二幕呈現出演員之間的複雜關係,第三幕則是讓混亂的關係

造成演出錯誤百出。

        李國修堅信:「你要去做,才能改善環境」。從早期創團的兩年八齣戲

開始,到民國八十一年開始固定每年在春秋兩季推出年度大戲。屏風可以說

是台灣劇團當中,創作力和劇團經營能力最穩定的一個。對於「劇團經營」

這個課題,李國修一直都抱著嚴肅和學習的態度在面對。

       李國修在一篇名為<OH!遙不可及的願望?!>的文章裡,深刻地談

他對經營劇團和劇場事業的理想:「OH!老天爺!我們只是一班戲子伶

人,我無力承擔所有參予屏風的每一位合作夥伴的生活安定與生命安全,我

只是癡人作夢地編織自己對劇場執著,並認定是我終生工作的夢想。」

        這些年來,李國修一直在為經營劇團這件工作尋找定位,因為他覺得 經

營劇團應該得到一種定位。就李國修而言,長期經營劇團就是要讓觀眾養成

一種習慣,養成一種期待,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台灣劇場生態的困

難,劇團經營的不易,李國修有許多的切身之痛;但是,他並不覺得抱怨可

以解決問題。也許李國修在《京戲啟示錄》裡的一句台詞可以說明他的態

度:「你要去做,才能改善環境。」

       李國修這個持續創作和經營劇團的劇場藝術家,正在持續地做他想做、

該做的事。

 

三、美的電影音樂

(一)電影-李安(Ang Lee)的電影大夢

      李安:「我覺得電影最大的魅力,在於它顯現我們未知的部分,而非已

知的部分。有時我真想留在電影世界裡不出來了。」

       李安19451023日出生於台灣。在美國求學期間獲得伊利諾州大學的

戲劇碩士,後又獲得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學位;在紐約大學求學時,以

《陰涼湖畔》獲得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短片獎;畢業作品《分界線》更獲得紐

約大學學生影展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等獎項。在1990年編寫的劇本《推手》

獲得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優良劇本獎。1991年拍攝《推手》,為第一部劇

情長片,在金馬獎中獲得九項提名;1993年以《喜宴》獲得柏林影展金熊

獎,隔年又獲得美國影藝協會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是台灣有史以來首

次入圍奧斯卡,得獎後,《喜宴》各國版權被搶購一空,在美國當地票房極

佳,在台灣也得到金馬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等五項獎項。第三部劇情長片

《飲食男女》獲選為1994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開幕作品,並獲得奧斯卡最佳

外語片入圍及金馬獎最佳影片。1995年正式進軍好萊塢,改編英國珍.奧斯

汀的小說拍攝《理性與感性》,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並入圍奧斯

卡七項大獎。1997年的《冰風暴》也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編劇獎。在經過《與

魔鬼共騎》的票房失敗後,以《臥虎藏龍》橫掃世界各影展獎項,在2001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及眾多大獎,也締造了美國有史以來外語片最高賣

座紀錄。2002年六月開拍電影《綠色巨人》(暫譯)(The Hulk),是最新一部把

Marvel漫畫搬上大銀幕的作品。

        李安是天生的電影人,影像世界是他的天地,遨遊迴游,樂在其中,也

就不難理解。有人說,電影圈複雜無序,他用自身經驗,打破這項成見,他

駁斥道,人生裡亂七八糟的事更多,電影再複雜,就那些鏡頭,仍然可以感

知,而人生的奧妙及疑難往往超出我們的感知。「我可以處理電影,但我無

法掌握現實。面對現實人生,我經常束手無策,只有用夢境去解脫我的挫敗

感。」李安說,「我對電影的憧憬,正是我心蠢動的根源。」

        由此,李安在影像的流動裡,一面展現倫理的教養,以及源自中原的文

化傳承,一面釋放潛意識,把翻湧不息的各種念頭,把只敢入夢不敢實現的

禁忌、壓抑、叛逆與不安,捕捉,停格,剪輯成一部部作品。現實裡的委屈

噤聲,在電影裡以衝撞吶喊為補償。

        李安的電影就這麼衝來撞去,所有的戲劇元素,都可能被吸納進來。有

時太擠了,某些片子,比如《飲食男女》,這部令李安百思不解為何反應不

佳的作品,我直覺以為,為戲而戲的痕跡太明顯,編劇挖空心思,想盡各種

賣點、衝突點,多線結構,反遭線團纏住。《臥虎藏龍》顯然也擁擠了些,

雖然真是好看。這些路數和我們熟知的台灣新電影全然不同,那種鏡頭又長

又遠、劇情單薄、節奏沈緩的拍法,李安的電影裡沒有,然而李安的作品又

迥異於好萊塢影片的制式呈現,且兩度摘下柏林金熊大獎,藝術成就早獲肯

定,力挺侯孝賢、蔡明亮的影評人,如何看待李安?  

         所幸李安自己說了,他在美國學電影,自美國拍獨立製片起家,路數傾

向通俗電影,但又跟好萊塢保持距離。聰明的李安,總能在市場和藝術之間

取得平衡,也聰明的了解,非歐美導演的電影要賣得掉,必須要有相當的藝

術成分。

        因此,我們看李安,得拋棄台灣新電影的既定印象,它們不是同一路

數。更何況李安的電影,即使台灣中影出品的華語片,也沒多少台灣味道。

也難怪李安的作品有點大雜燴,他受到中原文化、台灣文化、美國文化三重

影響。在台灣,李安是所謂外省第二代,在中國是台胞,在美國又成為外國

人,台灣情+中國結+美國夢,看似三合一大熔爐,卻統統未能落實,成長

中的認同感和中原文化關係密切,到了後來本土意識抬頭,他又遠居海外,

形成「飄零的迷惑感」。至此只能在電影的想像世界裡,覓得暫時的安身之

地。「這是我的教養,由不得我選擇。」李安這麼看待。

        不管你怎麼看待他,李安成功了。做為勵志個案,當年山窮水盡的李

安,最寶貴的蟄伏經驗是,要苦撐待變求翻身,除了要有打死不退的精神,

也要有選擇方向的智慧。李安看得清楚,在美國熬出頭來略有小成的導演,

都是持續寫劇本的人,如果為了五斗米而先在劇務、剪接或製作等工作打

轉,很難再轉往導演之路。所以李安好死不如賴活,寧可賴在家裡,不願出

門打工。這個選擇是對的,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如果李安不能擇善固執,

如果生命轉了個彎,就沒有今天電影的李安。

 

(二)音樂-朱宗慶打擊樂團

      一年演出一百場以上,平均每隔三天就必須往返奔波於南北各大城市與

鄉鎮之間,揮汗淋漓的賣力演出,熱度依然未曾降溫,這就是朱宗慶打擊樂

團的團員生活寫照。

         1986年,打擊樂在台灣是一個相當陌生的音樂名詞,自維也納學成歸國

的打擊樂家朱宗慶,號召一群年輕學生創立了國內第一支打擊樂團。為了拓

展打擊樂的欣賞人口,朱宗慶打擊樂團走出了嚴肅的音樂殿堂,以生動活潑

的輕鬆樂曲擁抱民眾,不論是鄉鎮、學校禮堂或是廟宇廣場,都可以看見朱

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足跡。透過不同型態的音樂會,朱宗慶打擊樂團讓打擊

樂更親近民眾的生活,樂團在十多年前首開先例,舉辦專為兒童設計的兒童

音樂會,讓打擊樂深入每個家庭。如今,一年一度的兒童音樂會已成為小朋

友們最期待的音樂節目。

        目前,朱宗慶打擊樂團現有12名專任團員(包括一位駐團作曲家),每

位團員均是打擊樂科班出身。除了西洋打擊樂的演奏基礎外,團員們更投注

了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傳統打擊樂的演奏與研究,是國際上少數能融

匯中西打擊樂器演出的團體。

        為了推展打擊樂,樂團除了引進西方打擊樂經典作品,或是運用古典音

樂技法改編民謠或兒歌,更積極發掘本土的優秀打擊樂作品,透過演出或CD

的錄製,將國人打擊樂作品推廣至國內外。至今,由樂團委託創作的曲目已

超過七十首並發行了十五張CD,其中,樂團於2002年推出第十五張雙CD

合,放眼國際音樂市場,將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音樂推介至國外。

       「傳統與現代融合,西方與本土並進」的獨特風格,讓朱宗慶打擊樂團

獲得國際打擊樂界的認同與肯定。多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已多次赴歐、

美、日本、大陸、東南亞、澳洲等海外地區演出。自1993年起,樂團透過主

辦「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的機會,與世界各國的著名打擊樂團相互切

磋。200011月,樂團應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之邀,前往美國德州於國際打

擊樂年會中演出。200112月,樂團與世界知名的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

合作,成功演出中法交流計劃作品《蛇年的十二個陰晴圓缺》。

       「立足台灣,放眼天下」一直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致力追求的目標。朱宗

慶打擊樂團也將以台灣為根基,一方面繼續著音樂與生活結合的理想;一方

面帶動亞洲打擊樂的發展,引領世界打擊樂的潮流。

 

四、美的生活經驗

(一)       當你翻閱報章雜誌時,心中可能會如此發問『嗯、好漂亮的設計喔!我也好想重新佈置一個美美的家,可是到底要如何開始咧?』

Step1 先決定你要什麼: 明確地知道你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居家設計: 你在乎

              家飾的美觀性還是實用性?你是否剛結婚?是否希望這幾年生個寶

              寶?是否在意風水?是否需要一個工作空間?是否同時需要烤箱和微

              波爐?是否喜歡古典風格?是否想要粉刷HELLO KITTY的粉紅色?是

              否打算配置畫作?

Step2 瞭解設計竅門:運用平衡、韻律等專業設計原則來製造空間效果。

Step3 瞭解居家設備如水電設置或其他系統設備。

Step4 瞭解家飾&建材:多看書籍雜誌,多逛家飾用品店,多參觀傢俱展

覽會,看看如何運來做搭配設計。

Step5 到底要花多少錢:在實際規劃設計之前,最好先盤算到底要花多少

                錢。

Step6 空間規劃設計:要依照所設定的條件來安排居家基本元素。

Step7 開始動工。

 

(二)       用花草來妝點綠意

       我們常會以為植物很難養,其實只要定期的澆點水就可以了。在室內生

長植物中,最好養的莫過為仙人掌,市售的仙人掌盆栽品種種類多,而且可

以不用天天澆水照顧。除了仙人掌外,水栽植物中的佛手蓮、水仙;或夏季

花卉中的瑪格麗特、太陽花、波斯菊、各種香草植物等,都是不錯的上上

之選。其實一些室內植物的照顧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如我們常見的垂吊綠

葉植物,只要三天加一次水就可以了。而若要考慮到日曬是否充足的問題,

大概是三個禮拜室內,一個禮拜放在室外,這樣就足夠了。用一些自然素材

掛畫,也能為空間妝點綠意帶來涼意。一盆蘭花、幾支天堂鳥,也能讓春天

綠意滿桌滿室。

 

(三)人物介紹:阿美族的拼布天地-楊湘鄉

       這位阿美族美女,是位玩布的行家,最讓人佩服的就是她的配色能力,

只要曾到訪過她家的人,對於她的巧手與拼布藝術的創意,絕對是讚不絕

口。她除了擁有數不盡的拼布作品外,還將整個居家空間利用拼布,佈置得

十分溫馨且漂亮。一直以出身阿美族為榮的她,對於原住民藝術自然有份難

以言喻的熱愛。所以,她嘗試親自動手畫圖騰,將拼布的圖案,轉化成原住

民圖騰,讓自己的傳統文化也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她用拼布來佈置客廳,

呈現溫暖氣氛,牆上掛著原住民風拼布,又以方塊拼布區隔廚房,並用六角

形拼布裝飾,還利用一框又一框的十字繡及手工藝品,讓長廊變得十分溫馨

而美麗。另外,門簾的設計也相當別緻。尤其是浴室,絕對想不到馬桶竟也

能穿上衣服。至於房間,湘鄉老師利用十字繡及拼布來妝點牆壁使之溫馨。

關於主臥室的佈置,這裡的色系,給人一種沈穩又有延展性的感覺。不但如

此,她還喜歡自己動手做衣服,也使得她的穿著顯得有品味又與眾不同。憑

著一股不服輸的意念,湘鄉老師硬是做出超凡出眾的拼布作品,對於這樣過

人的毅力及積極學習的人生態度,足以成為大家的楷模。  

 

(四)裝扮  

節約金錢

1、不超預算,重質不重量的選購「適當、有用、合身」,物盡其用。

2、選購的服裝最好能夠-衣多用途的搭配。

3、布料的充分利用:將剩下的布料,製作一些配飾裝飾自己,節約開支。

4、舊衣新穿:將舊衣新搭配,或重新修改、點綴,給人一種新鮮感。

 

上半身

1、帽子:如何挑選帽子?選購帽子的時候,別不好意思試戴,試試看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通常尖下巴的人適合的帽子比較多,而臉寬的人適合選擇帽沿較寬的帽子。帽子的顏色,選購時要注意是否可以與家中的服裝搭配,基本的深(黑、深藍、暗紅)、淺(米白、卡其)都是容易搭配的顏色;如何保存帽子?避免帽子變形最好的保存方法還是將帽子立起來,用最硬的的帽子為最裡面的一頂,一頂一頂往上蓋。如何搭配服飾?在搭配時一樣要注意配色比例。好看帽子哪裡有?觀察結果地攤跟百貨公司的帽子品質沒有差很多,所以不一定要在百貨公司買,夜市有些帽子攤販會有一些不錯的基本款。

2、耳飾:如何根據臉型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耳飾呢?
圓形臉不宜戴大而圓的耳環,應選棱角幾何形式的耳飾,也可戴鏈條式,

下垂的橢園形的耳飾。

方形臉宜用圓形、橢圓形耳環,懸垂式耳環則不適宜。
長形臉應通過耳飾增加臉的寬度,故耳環宜大些、方些、圓些。
尖下巴則宜戴懸垂式耳環,橢圓及大圓形也較為理想。並要根據臉型大小
來選擇合適的耳飾。

 

下半身-褲子(牛仔褲)

*粗腰者,不適合穿腰部有裝飾的牛仔褲。穿牛仔褲時,襯衣的下擺最好放

在褲子外,更能掩飾粗腰。

細腰者,宜穿腰部有裝飾品的牛仔褲,或在腰部束一條寬腰帶,會更漂

    亮。
臀部肥大者,最好穿合身而暗色光滑的牛仔褲,不要穿臀部有口袋、橫線

或繡花的牛仔褲。

臀部瘦小者,可以穿任何一種牛仔褲,但是如果你想使臀部看起來比較豐

滿,最好選購後面有大口袋、繡花或漂亮縫線的牛仔褲。

 

(五)男士包裝四原則

1、多種風格的服飾不能同時組合搭配:不同風格的服飾有其自己獨創的特點和主題,特點不同而將其搭配在一起,就會互相衝突,自相矛盾。

2、衣冠不潔不整是男性包裝的大忌:農冠不潔不整往往是許多男士的通病。在我們的周圍,不乏衣領有污垢、頭髮油膩之人,所以各位男士們要注意自身的衛生。

3、男士穿戴不可刻意求新:嚴謹加莊重,會給人以依賴感、安全感和責任感。

4、忽視服裝和配件的細節:搭配不僅關乎協調,更能顯現個性。

 

(六)掩飾體型

1、掩飾瘦削的肩膀:最好穿著有領子的衣服。穿著無袖的衣服,能使肩膀的線條顯得更柔和。披戴披肩也是一個很好的構想。

2、使腰部顯得更纖細:穿著長褲,可以彌補容易暴露腰部肥胖的缺點。穿著束

()帶,可以掩飾腰部粗大的缺點,使腰身顯得纖細動人。

3、使臀部顯得較小:避免穿著太合身的窄裙,應該穿著斜裙,因為斜裙會使臀部的線條顯得更柔和,同時也顯得較小。穿著馬褲也很適宜,上身最好穿著可以遮住臀部線條的上衣。

4、如何使雙腿看起來更修長:避免穿著蓬起的裙子。應選擇A字裙,或是褶裙、圓裙。

5、身材嬌小者的穿著方式:身材嬌小者在穿扮時最大的困擾是下半身的穿著,因此,要特別注意顏色應與上半身和諧,通常選擇明亮活潑的服飾較為合適。
 

(七)美容

美麗頭髮九步曲

1、洗髮前,先梳理頭髮一次。養成每天梳頭一百下的好習慣。

2、應用溫水洗頭,保持頭髮充滿光澤。

3、按摩既可增加血液迴圈,又能舒緩壓力,令頭髮生長得更健康。

4、護髮素應塗抹在髮絲末端位置,如在髮根塗得太多,頭髮會很快變得油膩。

5、不應用毛巾擦乾頭髮,用手指擠出多餘的水分,然後用毛巾吸乾,既有保濕的效果,又不會損壞頭髮的彈性。

6、最好讓頭髮天然風乾。

 

呵護櫻唇五部曲

1、如果有皮翹起,不要用手撕剝,應以棉棒將其挑起來,再用彎頭小剪刀剪掉。

2、嘴唇上難看的皮基本清除乾淨以後,用中指輕輕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

3、用化妝棉片沾滿保濕液敷在雙唇上,停留10秒鐘,讓唇部得到水分的滋潤。

4、取適量的護唇品,塗在雙唇上,直至皮膚完全吸收,睡前進行,效果最佳。

5、如覺得唇部太乾,可用熱毛巾敷在唇上3—5分鐘。萬一出現嚴重的乾裂,先用熱毛巾敷唇3—5分鐘,然後用刷子輕輕刷掉唇上的死皮,之後抹上護唇霜。 

6、定期唇部按摩: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上唇,食指不動,輕動大拇指來按摩上唇;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下唇,輕動食指來按摩下唇。或者用兩手中指從嘴唇中心部位向兩側嘴角揉摩。先做上唇再做下唇,助於唇部的血液循環。

 

美白防曬十話十說

1、人們都以為遮陽傘能遮陽,事實上50%的紫外線能透過陽傘,傷及人體。

2、T恤防曬效果更佳:一件簡單的T恤衫勝過任何防曬霜。

3、防曬指數在15以上的防曬霜才能有效防禦紫外線。每隔二三個小時就重新塗防曬霜,均勻地塗抹於身體和臉部,在陰涼處與在太陽下使用的劑量相同。

4、白天防曬夜晚美白:夜晚的美白護理和白天的防曬同樣重樣。

5、曬黑之後,更需防護:“皮膚一旦曬黑,就毋需防曬霜”的觀點是錯誤的。

 

五、美的大自然與休閒

(一)何謂大自然休閒?

       自然俯拾即是,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不用刻意去尋找,例如:我們每天在上學的時候,一路上所見的一草一木一花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關鍵只是在於我們會不會去欣賞而已,當然啦,許多風景區山區都是大自然。

       RV休旅車在近年來銷售量狂升,從以前不到1%,到現在快接近20% (約18%),也就是說每五台車就有一台是RV休旅車,這個事實証明了大眾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當然這必須是要在生理心理活動層面都有不錯的基礎後,人們才會去欣賞大自然和享受休閒生活,所以每個層面都是環環相扣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當人們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時,週休二日的地位及重要性相對地也大大地提高,在這裡提供一些週休二日或假日的去處。

1、賞花:(1)陽明山-杜鵑花 (二月中旬至四月中旬)

                  (2)合歡北峰-杜鵑花

                  (3)土城的承天禪寺-油桐花

2、溫泉 / SPA

3、森林遊樂區

4、火車之旅

5、採草莓 / 摘向日葵

6、國外旅遊

 

(二)生涯代表人物介紹1-劉忠孝-高山上的飛毛腿

        十七歲開始練習打太極拳,四十二歲為提升打拳運動的境界,開始藉爬山調氣活絡筋骨,增強體魄,同時運用太極拳原理融入爬山運動,從中相輔相成。過去,這是劉忠孝的登山學,但在他以「台灣子民」的感恩心情去攀爬中央山脈之後,又是另一番境界了。經過五年餘一再攻頂,劉忠孝快感十足。他在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三日完成台灣百岳縱走,其中重複一百七十九座,終於體悟中央山脈乃是一座天然庇蔭,照護著台灣歷代住民,得以在這塊島上安身立命。從此,他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登臨高山感恩之旅,尤其攀登玉山群峰,遠眺山澗所形成的台灣水資源中心,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與其自己登山獨樂不如推廣到眾樂樂:劉忠孝小時在鳳山竹仔腳長大,中年愛上登山運動後,遷居靠近觀音山的大社鄉街,為的是就近爬山。他一再告訴高雄地區的山友,高雄人真的很有福氣,擁有許多適合登山的丘陵小山,高雄市有柴山、半屏山,高雄縣三山地區有鳳山丘陵、觀音山、雞冠山、大小岡山、旗尾山、草山等,是學習登山練習調氣、強勁腳力的好所在。有豐富登山經驗的人,平常爬爬這些低海拔小山,才能隨時準備縱走中高海拔深山。

        從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四日首度登上大霸尖山,到今年九月一日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感恩之旅,劉忠孝自願當高山嚮導永久志工,他覺得,與其獨樂樂登山,不如推廣眾樂樂登山。完成百岳縱走後,劉忠孝在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首度嘗試赤腳登玉山主峰和東峰,那是一種自我印證太極功力的實驗,結果證實腳底禁得起尖銳岩塊的刺探。此外,他雖然不鼓勵山友單獨入山,自己卻曾多次單攻,今年三月九日單攻大鬼湖,來回僅九小時二十九分,這速度是否創紀錄,還有待查證。第一次單獨縱走,他則選定北宜段南湖大山,全部八座百岳,僅爬完三座,就因山區乾旱缺水而折回。

        帶領者須放下身段配合初爬者的腳步:劉忠孝最近應高雄縣政府邀請,再度當嚮導,參與籌備十月中旬登玉山主峰。楊秋興縣長上任後,希望能參加在南橫塔關山舉行的成人禮。這是第一位高雄縣長攀登台灣百岳,亦是楊秋興要爬上其個人生涯的第一座百岳。他安慰身材瘦小的楊縣長,一定可以順利到達山頂的會場。爬山謹記要爬的順,才能撐的久,使登頂夢想成真。劉忠孝指出,調氣不順,會發生上氣不接下氣缺氧現象,主要是腳步節奏快慢控制不當。帶領者須放下身段,配合初次爬山者順行的腳步節奏,而不是要求配合自己的腳程速度。他說,登高山前,要先爬小山,練習好腳力基礎,看看本身的體能負荷,再爬中海拔高度一千多米的所謂中級山,適應幾次後,方可進一步攻高級山。

        爬山至少要有爬健康的觀念,切忌想跳越升級,以免造成傷害,得不償失。高山因空氣稀薄,氣壓及高山反應難以預測,一定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正確,可以逐漸昇級享受登山的樂趣,所以,他樂於帶人爬山,耐心跟著不同程度者爬山。

一塊火石一把小刀登山必須裝備齊全:氣象臨時發生變化怎麼辦?劉忠孝的帶隊經驗,在去年清明節即遭遇過。那次是去爬雲水山,上山前,天氣晴朗,氣象報告也說連續幾天不會起變化。不料,第二天入了山區,就颳風下大雨。儘管如此,他緊急引導隊員紮營,一一睡在露宿袋等待天氣好轉,終於順利到達雲水山。下山途中,遇到台北一支登山隊,得知他們紮營後隔日強行,有部分隊員體力透支,無法再攻他們的目的地卑南主山,準備撤退。

        登山必須的裝備不齊全,極易發生危險。劉忠孝出示一罐輕便高山爐,先用打火機點燃爐火,隨即改用一塊打火石及一把小刀,接近高山爐削擊點燃。他接著說明,一般登山客只攜帶打火機或火柴,以為憑此就不缺火源,事實上,山區潮濕,打火機、火柴經常打不出或摩擦不出火花,只能吃冷飲、冷食。比較可靠的,還是打火石和小刀,遇到下雨,照樣可以萬無一失,有熱飲、熱食保暖禦寒。

        劉忠孝三天完成南二段九座百岳以及百岳重複登頂,共計三百八十九座,這些自我挑戰潛能的單攻,他說,不是為了與山友競爭高下,而是台灣百岳確實令人愈爬愈有信心。

 

(三)生涯代表人物介紹 2-王瑤琴 

展覽
1992 王瑤琴師生展,於恆昶藝廊
1995 王瑤琴攝影個展─王子的居所,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出版
1989心痛的感覺
1995王子的居所
1995帶著心去旅行
獎項
1989第十六屆台北美展
1990第十七屆台北美展
榮銜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FRPS
英國專業攝影協會FBIPP
《作品榮獲台北市立美術館 收藏》


       
接觸攝影的原因:王瑤琴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高挑脫俗,和她交談後才發現擁有豐富閱歷的她更是開朗健談,談起她接觸攝影的原因她笑說,她原先是學中文,在學生時代曾辦過詩刊寫過散文,對文學比較有興趣,會想要學攝影是因為在出版社工作時,發現如果要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報導,文字一定要結合攝影。今天不論是找一個人來配攝影的圖片或是攝影的人去配別人的文字,中間的認知會有一些問題所以才決心去學攝影。而且媒體形態一個人多種專長是必須的,因為這樣才能掌握自己想要拍的內容與主題。在攝影上不見得每個影像都能表現很好,當影像不強烈時就要用文字來幫忙或是賦與一些文學上的主題讓讀者有幻想空間。
        喜歡拍攝那一類作品:比較喜歡拍攝古文明的王瑤琴,喜歡坐在寺廟的階梯看他們賣菜、講話,可以接觸到他們的人,感覺很舒服,她認為如果到一個國家沒有跟當地人講到一句話可能下次不想再去,她喜歡有人文的深度而不是只能拍到的是那個美美的表像而已。以前她拍攝傾向個人喜好,是自己喜歡拍的,現在替書或是雜誌拍攝就分為兩種,一種是配合雜誌,不論天氣好不好或是不能拍的地方也要想辦法拍攝,有責任和體力上的負擔,另一種是自己策劃或採訪,因為攝影是看天氣,文字不用,如果自己可以參與內容規劃就知道怎樣去調整與計劃。當然還是會保留一部份拍攝自己喜歡或許是一輩子用不到的作品。
        攝影與旅遊對人生觀有沒有轉變:王瑤琴認為攝影與旅遊對人生觀會有轉變,攝影必須去對外接觸與人溝通,本來剛開始自己不敢講,但是後來自己訓練自己要寫的出來就要把他講出來,在這過程中就會訓練自己的勇氣,旅行可以接觸不同的人,不同國家,看到不同景像不同生活形態的人,可能對自己的環境有另外的觀點,心胸會變的比較寬廣。旅行與攝影結合會有一個好處,透過攝影可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東西,多花一點時間伸入生活會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初學者的建議:王瑤琴建議初學者要成為一個專業,第一要有扎實的攝影基礎,事實上旅遊攝影在旅遊的過程中你不知道會拍到什麼,不論是夜景甚至是舞台、室內,要應付各種不同的狀況,所以初學者各種技巧都要會,或許可能偏好某一類人物或風景,可是並不表示其它的不需要。第二要訓練觀察力,多看書、畫,對色彩構圖比較敏銳,美的欣賞可以幫助攝影的構圖,只要有機會就多拍,攝影沒有什麼秘訣只有多看多拍。

        很多人問王瑤琴如何自助旅行做旅遊攝影,其實她認為旅行最重要的是耐力而不是體力,語言只要基本的溝通就好,「自助旅行需要什麼準備嗎,就是一定要敢走出第一步,敢勇於一個人旅行,要勇於去陌生的地方。」或許那天勇於自助旅行時,你看到背著一台120中型相機兩台135單眼相機帶著一堆底片的女攝影師時,那可能就是王瑤琴。

 

(四)生涯代表人物介紹 3-韓良露 (旅行作家)-帶著感官去旅行

靜下來,放慢你的腳步,釋放你的感官,每天都會跟旅行一樣充滿新鮮快樂。

熙來攘往的十字路口,趕著下班回家的人潮不斷向前推擠,逼得你不得不加快腳步。髮長及肩,穿著波希米亞式披風外套的韓良露,卻在身後不急不徐地迸出這句話:「你知道昨天的月亮長什麼樣子嗎?」我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能把尋常日子過得興味盎然,每天都像是在旅行一樣快樂。不論占星、電影、文學、音樂旅遊、美食、美酒,韓良露總能巧妙運用文字、語言和閱聽大眾分享她的各種感官知覺經驗。韓良露文藝圈好友蔡詩萍曾形容她的文字可以「讓自己逐漸衰老麻痺的生活趣味,重現新生機。」實際生活中的韓良露也很精采,燒得一手好菜,機敏風趣、活力充沛,而且熱心得不得了,有點像白先勇《台北人》筆下,隨時可轉出一桌好菜宴客,把大家哄得服服貼貼的尹雪艷。

        有趣的是,天生反骨,從小不喜禮教束縛的韓良露,生活目標不是賺多少錢、有什麼樣的頭銜,而是保持創意的、好玩的生活,而且要「慢慢來」。研究占星學的韓良露知道人生有限,所以特意把腳步放慢,用心體會世界。堅持「沒有空閒,沒有一切」的韓良露認為,最好的旅行是「慢慢的」旅行,最好的過日子方式也是慢慢過日。

放慢腳步過生活她坦誠自己源源不斷的創作來源,最大的秘密就是「空閒」。「我很難跟人解釋,我真的不忙,」不喜歡應酬,通常一天不會安排超過兩件事,身為網路基因科技公司總經理,手上還有幾本待出的書,可是韓良露有本事看起來總是氣定神閒。旅行也是一樣慢慢來。從20多歲開始旅行,走過60個國家,300多個城市,一待就是三個月、半年,對韓良露而言,旅行像上了癮的戀愛,欲罷不能。「旅行讓人有一種生命延長的感覺,它是一種精神的長壽。」眨著圓亮的大眼睛,不施脂粉,臉色紅潤,韓良露看來總是神采奕奕。她不化妝、不戴手飾,最大的花費是旅遊,「我常跟人家說我生命當中最幸福的一年是1991∼1992年,整年都在旅遊,那一年有點像活了7年,」韓良露興奮地說。每天發生的事情,她都記得一清二楚,隨時可以一字不漏地寫下來。與先生一同出遊的韓良露,經常以清晨散步,做為自己的獨處時間。大清早四、五點時,一人起早上街走走,那時清潔車剛出來掃街,安靜而清爽,即使只是在路上走一小時就匆匆回旅館,你對城市的印象,還是會很強烈。「這就像你靜靜地、仔細地看一個你所愛的人30分鐘是一樣的,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那是永遠留在腦中的記憶,」這是韓良露與城市相戀的方法之一。

用文學加強旅行中的知覺感受比較特別的是,文學作品經常是觸動韓良露旅行的動機,她用文學來捕捉城市深層的靈魂。愛看書的韓良露笑說,先生幾乎可以從她書架上看過的書,來臆測她去過哪些地方。看見韓良露,在時尚巴黎街頭,尋找海明威《流動的饗宴》中1926年的巴黎;在紐約中央公園裡,體會沙林傑《麥田捕手》逃學男主角獨自坐在結冰公園裡的感受。因為看了描繪鋼琴家顧爾德的短片,她更改行程從英國繞一圈到加拿大多倫多,在同樣場景的安大略湖旁靜靜聆聽顧爾德詮釋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試圖與陰鬱敏感的音樂家靈魂相遇。而性格中的安適與浪漫,使得韓良露總能以自己的節奏步調,在紛擾匆忙的氛圍優雅地遊走,感受別人看不見的生活細節之美。旅行中她花大量的時間去觀察感受,每天步行5小時、在咖啡店坐一個半小時、上市場買菜、坐公車,從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到心靈深處的感動,這種「冒充當地人」的深度旅行方式,讓韓良露跟夫婿朱全斌,可以擁有不同於觀光客浮光掠影的深刻記憶。

走出來的旅行經驗「對我來說,旅行中的許多記憶是雙腳走出來的,」與自然作家梭羅同樣偏愛步行,韓良露認為自己摸索出來的路往往有很多意外驚喜,比方說發現好吃或是有特色的當地小店。曾經,韓良露也忘了月亮的樣子。然而,感官開放的旅遊,竟把她「睜大眼睛看世界」的敏銳感受,給重新召喚回來,像是李安「飲食男女」電影中最後終於嚐到滋味的大廚爸爸。現在,即使不旅行,行走居住8年的社區,她也可以開心地換著不同的小巷子和路徑,走出不同的風景,每天看看星星月亮太陽。然而,韓良露還有一個小小的魔力,她與生俱來的怡然自得,經常能感染周遭的人,心甘情願自然地把生活時鐘調慢,跟她一起悠哉度日。

 

(五)代表書籍

1、黃威融-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

    出版社/代理商:新新聞

    出版日期:1997/04/01

            本書中的二十篇文章,全部都是黃威融在1995的夏天,旅行歐陸SHOPPING的文字記錄,集合了商品文案和旅行文字的書寫方式,再加上許多文化觀察、球賽、電影和文學的思想心得,構成這本『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從書店、咖啡店、精品店到唱片行、飯店、鞋墊、電器行,每一個地方都是黃威融走過的。黃威融說,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它不單單指有形的購物行為,參觀美術館、觀察接到人群、呼吸異地空氣,都某一種形式轉換的SHOPPING。他說,去旅行,就是要SHOPPING。

 

2、林君萍-決心去旅行

        作者介紹:她是一直處於創作狀態的水瓶AB女子。喜歡的東西很多,不太能滿足於一種興趣,音樂、閱讀、寫字畫圖與自助旅行,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曾是廣告公司的文案,曾在旅遊網站擔任駐站作家。曾寫畫過兩本旅遊圖文書,『決心去旅行』『決心去希臘』(小知堂文化)。另有插畫作品『偷偷喜歡你』禮物書(紅色文化)。以及短篇圖文小說集『拌沙拉時我想念你』(皇冠文化),『到15巷的2號公車』(小知堂文化)。目前為SOHO,也是圖文創作家,另以『檸檬子』在網路上定期發行電子報。「決心去旅行」是作者記錄她去英倫所發生的許多奇聞軼事。

 

3、楊正儀-邊走邊吃去旅行

        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伊斯蘭料理

4、吳淡如-流浪者之歌

        作者描述她在日本的所見所聞

 

六、結論

美所涵蓋的範圍真的很廣,文中所提的只是美感經驗的一部分,限於篇幅,還有更多的美沒有辦法一併的提出來介紹。而從整篇報告看下來,其實我們要傳遞的不僅僅只是介紹一些美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傳達一個「我們必須學習對美的欣賞與表現」的理念。人對美的欣賞與表現,是一種自我看外在世界時的協調程度;透過美,培養個人對外在世界的欣賞,讓自己與外界間達到調和,這種協調會讓人感覺到舒服,而人的生活不就是在追求快樂的那一面嗎?因此,如果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對這世界產生一些觀察、欣賞,並進而表現出你所體認的美,那麼生活將會變的更有意義。 

 

七、參考網站

1、  http://www.lcenter.com.tw/travel/art.asp藝術好站首頁

2、 http://www.cheers.com.tw/default.asp CHEERS快樂工作人

3、 http://parenting.cw.com.tw/web/EduSpecialDetail.do?scId=50 天下雜誌2001教育特刊--美的學習

4、 落實生活中美學

5、 http://oceanedu.tpc.edu.tw/index_ver5.html 濱海主題網站

6、 http://www.fcu.edu.tw/info/fcu/325/12_4.html 營造自己的生活美學

7、 http://www.ebiotw.com/wap.php 台灣自然休閒網

8、 http://www.cyberstage.com.tw/ 文建會網路劇院

9、 創新小故事-雲門舞集

10http://blog.xuite.net/jillcake/mermaid/4626742 我看《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